加拿大地产协会新预测 卑诗房价仍有力上升

加拿大地产协会新预测 卑诗房价仍有力上升

全国地产组织年中更新安省屋价预测,将今年全年跌幅略为调高,但明年反弹力度则加强,再次全国领涨。本年3月期间,加拿大地产协会(Canadian Real Estate Association)预测安省今年的屋价为576,200元,全年微回1.5%,亦即下跌了约9,000元。 不过,加拿大地产协会在6月份更新预测之中,将今年的预测跌幅扩大至1.7%,亦即回落至575,200元,跌多1,000元。 该协会解释,安省屋价表现预期进一步转差,主要原因是多伦多贵屋成交减少。一般来说,多伦多春季可望带动平均屋价出现季节性上升,但今年未见这样的市道。该会指出,本国很多地区楼市基本因素仍然强劲,只是为数不少的市场继续面对政策所造成的逆境。 报告特别提及今年生效的房贷压力测试,指出反应较预期强烈。不过,该会对明年市道持有较为乐观的看法,在报告中指出春天旺季可望重现。 事实上,该会已上调明年安省屋价升幅预测,由3个前所预测的3.2%调高至5%,属于全国表现最佳的省份,甚至乎与预期次高的魁北克省的2.9%升幅相比,也明显高出许多。 如果这个预测达标,安省明年屋价可望上破60万元,达到604,000元。 全国来说,根据该协会预测,今年及明年屋价分别下跌2.1%至499,100元,以及掉头回升3.8%至518,300元。 同期间卑诗省的屋价预料持续上升,但势头则会放缓。这个加西省份屋价全国最贵,去年全年上升2.7%至接近71万。 该协会表示,卑诗省屋价的韧力较原先预测强劲,今年升幅预期会转强至3.4%,将屋价推高至733,900元,至明年还可望再至1.8%,屋价相应升至747,100元。

有学问的北美街道命名方式:原来考虑因素这么多

有学问的北美街道命名方式:原来考虑因素这么多

每个城市都有很多特色,街道的命名就是其中之一。比如中国城市的命名,一般是用城市的名字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。 比方说南京路、上海路、祖冲之路……比较雅致,而且也能传递中华文明。那么北美呢?这遭到不少新移民的吐槽。 就拿温哥华市来说吧,横向的路名几乎毫无“档次”,就是按顺序,1、2、3、4、5……一直到70多。全部是数字!这有啥技术含量? 纵向的路稍微好一些,不过也很有规律,喜欢用树的名字命名道路,比如Oark、Maple……等等。 放眼北美,很多城市的道路命名都是“从1数到100”,然而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个Main St(主街道)、一个Broadway(百老汇大街)……都不需要动脑子的。所以,北美街道命名真的毫无学问,毫无讲究吗?不能以偏概全!   光是“路”就有很多种不同名称 在中国,一般“路”无非是:XX路、XX街、XX大道等等。但在看似“简单直接”的北美,反倒有很多种方式明明道路。 细数一下,最常见的有:Road、Street、Boulevard、Avenue、Way、Drive、Parkway、Place、Highway、Crescent…. 不太懂英文的人直接懵了:为啥搞那么多讲究?因为每种路都是不同的!比如Road何Boulevard普遍用在比较宽的主干道,翻译为“路、大道”。 小一点的街道一般会叫做Way、Street;公园里的路一般会叫Parkway;体育场馆的路则会叫Place;高速公路自然是Highway;环形封闭式的居民区小路则叫做Circle或者Crescent。 看到这里,想必你已经对北美道路命名“不动脑筋”的印象有大大改观了。光是一个“路”,就有如此多的学问!   路的规划井井有条 继续拿温哥华距离,虽然道路命名没学问,但道路排布非常有学问。纵向主干道之间基本是相距1公里,非常整齐。比如Granville、Oak、Cambie、Main之间的距离都是1公里。 横向来看,1街到2街、5街到6街、67街到68街……间距也是完全一样。这样,即便不用导航你也能判断出绝大部分地址的方位,对司机很友好。 而且,很多城市的道路网络都是横平竖直,从1~100的命名,也无疑让找路变得非常容易。   门牌号排布不只从1开始 道路上的每个门牌号命名,大家印象中都是从1开始,比如“南京路1号”。但在北美并不是,可以随意搭配,甚至可以从10000号、50000号开始。 所以不要觉得名字是“XXX路59999号”的地址,就能推断出这条路非常长,也许这条路的起始地址就是#59000, XXX Road。   也会用道路命名致敬名人 北美的道路名称会发生更改,而且一般是用来致敬名人。比如华盛顿、林肯、西蒙弗雷泽这些当地名人,都有自己名字命名的道路或者公园、学校等等。 大多数道路命名看起来是冷冰冰的数字,但对那些有卓越贡献的人,理性如北美,也会让他们的名字成为道路的名字。   重复使用街道名?因为有历史 再说说人们不解的重复使用街道,比如北美大多数城市,甚至很多小镇都有“Broadway”这个地名。为啥都要用?这个词的直译为:宽阔的街,在北美的起源地是美国纽约。 19世纪前期,Broadway不仅是纽约最宽阔的街,也是最繁华热闹的街,歌剧、商业、餐饮一应俱全,这条“百老汇大街”已经在整个北美形成了一个概念:每个城市最繁华的地方,请把它命名为Broadway。 温哥华Broadway自然也不甘落后,也许称不上是城市最繁华的街道,但至少能把“之一”加在后面。 Main Street同理,使用率甚至比Broadway还高。它的直译为“主干道”,从名称来看,不如“百老汇”那么繁华。所以在一些小城镇,政府认为Broadway不太合适,因为镇里的商业街到不了“百老汇”的程度。于是,Main Street才是最合适的。 这下你该明白了,看似简单直接的北美街道命名,其实既有深意、又亲民,并非“无脑”,而是很缜密的规划。

以小换大成功案例:夫妻俩零贷款有节余

以小换大成功案例:夫妻俩零贷款有节余

买房子,要不一步到位,要不就需要换房。最近,一对夫妻就卖掉了自己在小意大利的半独立屋,然后以小换大,零贷款有节余。 Tiiu Remmel,今年42岁,是一位人力资源顾问;Tarmo Remmel,今年43岁,是约克大学的地理学教授,两人有一个2岁的女儿。 起初,他们住在小意大利的一个半独立屋。但是眼看着街道上有些房子在出售,其中一个房子的身价在三年间涨了$60万。这时候,他们开始考虑,卖掉现有的房子,再换一个相对便宜的房子,还清贷款,最好是地铁沿线的独立屋。 没想到,他们真的成功了,以小换大还清贷款,还节余一部分钱。   看房之路   第一套房:Winona Drive(Oakwood & St. Clair附近) 夫妻俩看过TTC地图之后,把目光锁定在Humewood社区。 这套房子是一个三居室,步行2分钟就可以到St. Clair Avenue,距离Regal Road Junior Public School也不算远。 后院有点小,地下室可能会发潮,但是一楼开放式内部格局是一大卖点。 看这套房子的时候,他们还没有卖掉自己的房子。房子的挂牌价是$929,000,他们打算出价$1,090,000,但是听闻还有很多竞价的人,临阵退缩了。   第二套房:Dundurn Crescent(Oakwood & St. Clair附近) 这是一个四居室,距离第一套房不远,后院很大,车库被改建休息区,非常适合休闲娱乐或者招待朋友。 看这套房子的时候,他们已经卖掉了自己的房子,成交价是$1,665,000,比2012年买的时候价格翻了一番。 这个房子的挂牌价是$1,099,000,大概有十几个潜在买家出价,他们首次出价$1,250,000,然后又加价$30,000,但是依旧没有胜出,他们就放弃了。   成交:Mavety Street(Annette & Keele附近) 两人历经Humewood的竞价战之后,将目光转向Bloor–Danforth沿线。 这个房子是一个六居室,在High Park附近,建于20世纪初。现在还保留着当初的部分特色,比如彩色玻璃窗。不过房子里面还需要收拾。 房子挂牌价是$995,000,他们最初开价$1,251,000,然后加价$20,000,最后的成交价是$1,271,000。 如此以来,他们不仅不用背负贷款,还住到了更大的房子。

城规专家:放宽密度是地价暴涨根源

城规专家:放宽密度是地价暴涨根源

罗品信修改独立屋区土地用途的建议,有可能改变温市现有面貌。(加新社) 西门菲沙大学(SFU)城市设计及规划课程总监甄瑞谦,以及前市府房屋与物业部门官员默菲(Elizabeth Murphy)均指出,放宽密度是令土地价格暴涨、房屋难以负担的问题根源,因此不贊同全市修改独立屋区土地用途的做法,指出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特定需要,应该征询个别社区居民对区内发展的意见,而不应用一个土地用途概括全市。 甄瑞谦指出,温市理应从之前甘比走廊(Cambie Corridor)土地炒作暴涨的经验知道,放宽密度对土地价格造成的刺激,如果让全市的独立屋都能兴建密度较高其他房屋类型,则土地价格可能上涨,也会引起新一波的土地炒作。 此外,他认为,放宽房屋密度的政策,必须与社区的需要配合,例如并非每个社区都希望见到多户房屋、但有些社区则希望兴建柏文等等;不仅如此,市府更需要对于放宽密度后引进的新人口数量作计算,并了解市府今后需要做多少社区图书馆,社区中心以及学校等社区设施的建设,以及市府有无经费等。 曾经在市府房屋与物业部门担任物业发展官员的默菲则说,之前土地价格暴涨明显集中在甘比走廊、东区、市中心半岛区,以及百老汇走廊(Broadway corridor),而这些均是温市府点出将大幅增加建筑密度的地区,而土地用途更改向来就是造成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,令到房屋负担问题恶化的因。 默菲说,温市议会过去10年的房屋政策失当,放任土地用途更改令到土地价格飞涨,这正是令房屋无法负担的根源所在,而现在市府新考虑的放宽密度政策,只会让房屋负担危机更加恶化,且也完全不征询个别社区的意见。

这项新政 能让温哥华独立屋市场再次飙升?

这项新政 能让温哥华独立屋市场再次飙升?

  温哥华港湾(BCbay.com)Lynn综合报道:最近,温哥华市长罗品信(Gregor Robertson)在温市议会讨论房屋策略时,临时动议全面修改市内所有独立屋社区的土地用途,全部改为可兴建多户房屋。 罗品信认为,全市均改的做法,有助抑制土地炒作风气。 温哥华的市议会去年通过温市房屋十年计划后,市府职员上月则推出”可负担房屋兴建及财务策略”(Affordable Housing Delivery and Financial Strategy),包括推出总值20亿元的”温哥华可负担房屋基金”(Vancouver Affordable Housing Endowment Fund),以及在独立屋区容许兴建双拼屋的”制造空间房屋计划”(Making Room Housing Program)。 在经过两日公众发言后,罗品信在20日晚的会议当中,临时动议将独立屋兴建双拼屋的计划,加入兴建三户屋(triplex)、四户屋(quadplex)以及其他多户单位(other multi-unit forms)形式房屋。   罗品信表示,这个政策有以下好处: 一、允许兴建三户屋、四户屋或其他多单位型式的住宅单位,可以大幅降低在低密度社区购买房屋的单位成本; 二、而使用全市适用的政策,将有助减少土地投机炒作; 三、同时也可减少对于停车位的兴建限制; 四、有利于支持社区其他计划,如兴建新的出租大楼、合作社房屋(co-ops)等。 他认为有关政策可对低密度社区,未来新盖不同房屋类型的单位面积订出上限。 罗品信的这项动议获得通过,并由温市职员负责撰写成新的报告内容,并将在7月24日市议会进行讨论。   市议会订了下9月18日的开会日期,到时候可能表决报告,刚好有机会赶在10月市选前表决。 罗品信的建议获得伟景温哥华(Vision Vancouver)的支持。 然而,这项计划也迎来了不少反对。反对者担心全市独立屋区放宽密度规定后,不仅无法抑制土地炒作,反而将掀起新一波的炒作投机风气。 绿党市议员卡尔(Adriane Carr)表示无法理解为何罗需要在此时推动如此影响市民权益的政策。 Adriane Carr 她认为,现在的景市议员们多数不再参选,使现在的市议会起不到议事功能,而现在参与表决的多个市议员,在表决完后即”下课”,再与此事无关。最好的方式是等到下一届新选出的市议会做决定,而之前必须充分听取市民的建议。 无党派协会市议员欧伟治(George Affleck)认为,他最大的担忧就是全市独立屋区放宽密度后,更多人提出大规模更改土地用途的申请,到时候温哥华的土地炒作将陷入疯狂。 George Affleck 例如,人们预期一间200万元的独立屋房屋,之后可以兴建四户屋或是六户屋或是更多户屋。那么,这块土地可能被看好最终有上涨至2000万元的实力,则在土地升值心理的推动下,引来人们蜂拥而至的炒作。 SFU城市设计及规划课程总监甄瑞谦,以及前市府房屋与物业部门官员默菲(Elizabeth Murphy)均指出,放宽密度是令土地价格暴涨、房屋难以负担的问题根源。 他们不赞同全市修改独立屋区土地用途的做法,指出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特定需要,应该征询个别社区居民对区内发展的意见,而不应用一个土地用途概括全市。 甄瑞谦指出,市议会理应从之前甘比走廊(Cambie Corridor)土地炒作暴涨的经验知道,放宽密度对土地价格造成的刺激。 甄瑞谦 如果让全市的独立屋都能兴建密度较高其他房屋类型,则土地价格或疯长,引起新一波的土地炒作。 除此之外,放宽房屋密度的政策,必须与社区的需要配合。 比如并非每个社区的居民都希望见到多户房屋,有些社区甚至希望兴建公寓等等。 市府更需要对于放宽密度后引进的新人口数量作计算,并了解市府今后需要做多少社区图书馆,社区中心以及学校等社区设施的建设,以及市府有没有经费等。 曾经在市府房屋与物业部门担任物业发展官员的默菲则说,之前土地价格暴涨明显集中在甘比走廊、东区、市中心半岛区,以及百老汇走廊(Broadway corridor),而这些均是温市府点出将大幅增加建筑密度的地区。 Elizabeth Murphy 土地用途更改向来就是造成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,令到房屋负担问题恶化的因。 […]

经济环境差加息进度打乱 房贷浮息下调抢客

经济环境差加息进度打乱 房贷浮息下调抢客

综合房贷业人士意见,经济不明朗因素增加,可能打乱加拿大加息步伐,因此间接随隔夜利率上落的房贷浮动利率预期短期平稳。 近期经济环境出现变化。加拿大按揭专业人员会(Mortgage Professionals Canada)首席经济师邓宁(Will Dunning)表示,酝酿中的贸易战、过去半年加拿大就业增长的停滞不前,以及楼市交投的急速放缓,应会令到加拿大中央银行在未来数月不会加息。 这名专家在利率资讯网站RateSupermarket的按揭利率展望中发表评论称,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持平及贷款商竞争加剧的情况来说,房贷浮动利率的变动料会轻微。 该展望小组成员Shawn Stillman亦预期未来数个月房贷浮息维持不变。 这名房贷经纪指出,较早前市场预期央行将于7月加息,但由于美国已决定向加拿大的钢材铝材征收关税,看来今年只会再加一次息。 事实上,市场近期掀起浮息房贷抢客战。他表示,各主要银大已调低房贷的浮息利率,以最优惠利率减1厘或以上的折扣争客,吸引很多人选择浮息房贷产品。